晚报讯(全媒体记者 陈震 文/图)7月25日,因纪录片《肯尼亚的“中国女孩”》被大众熟知的肯尼亚郑和船员后裔夏瑞馥,带着对祖辈故乡的深切眷恋踏上莆田土地,开启了一场探寻文化根脉的旅程。从湄洲岛的妈祖圣迹到莆田市美术馆的雕刻艺术,再到传统乐器工坊,她循着历史印记,感受着中华文化与故乡土地的深厚联结。 夏瑞馥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出生于肯尼亚拉穆群岛的她,家族世代流传着数百年前中国船员因船只触礁在此定居通婚的传说。DNA检测证实了她的中国基因,这份血脉羁绊让她自幼对中国满怀向往。2004年,她致信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表达了作为“郑和水手后裔”的寻根心愿与促进中非友谊的渴望。次年,在使馆协助下,她获公费留学名额赴华,先后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本硕学业,并在华科大同济医学院取得医学博士学位,深耕针灸与中草药领域,成为中医文化的坚定传播者。 当日上午,夏瑞馥一行先前往湄洲岛,在湄洲妈祖祖庙景区感受妈祖文化,在妈祖源流博物馆中探寻妈祖文化的千年传承,尤其关注与郑和下西洋相关的历史遗迹,试图从航海史中找寻祖辈可能留下的印记。下午,一行人走进莆田市美术馆,驻足百米雕刻《京杭大运河》创作现场,在刀刻斧凿间感受莆田木雕的精湛技艺与历史;随后,她二次探访仙游钟声乐器厂,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制作技艺,探寻其与郑和下西洋这段航海史诗间潜在的文化关联。 从2005年远赴重洋求学,到如今以中医博士身份行走于故乡大地,夏瑞馥的跨文化之旅已近二十载。2023年,记录其蜕变历程的纪录片《肯尼亚的“中国女孩”》入选国家广电总局优秀网络视听作品,让这份跨越山海的血脉情缘与文化坚守被更多人看见。此次莆田之行,不仅是她个人寻根之路的延续,更以亲身实践续写着中非文化交流的动人篇章,让深埋于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在实地探寻中愈发鲜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