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岁月
慈孝进士黄庆云(下)
【发布日期:2025-04-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王玉祥】

  不畏权势 儆奸惩凶

  黄庆云到达浙江义乌任职,师爷即向他介绍当地概况以及前任县令的执政情况,重点提到劣绅贾仁,他依仗着是朝中张公公的母舅,横行乡里,拒纳征粮插手诉讼,前任县令畏惧权势,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徇私枉法,致使邑民负担加重,冤案错案甚多。黄庆云听罢大怒:“岂有此理,为官不敢正直无私,却依附权贵,有负朝廷厚望。当今皇上已推行新法,削弱王侯公卿特权,限租减息,均等征粮纳赋,岂容劣绅特权豁免。”说罢即命师爷拟文布告,今后王侯同等征收粮税,不许任何特权少纳拒征。同时还交代把前任案卷拿来审阅,如有冤错,定当重审改判。

  黄庆云任义乌县令五六年期间,积极推行新法,削弱权贵特权,减轻百姓负担,处理冤枉错案,鼓励百姓务农经商,修堤筑坝,引水灌溉,减少灾害。他清廉为政,忠心为民,深受朝廷器重及百姓拥戴。雍正帝赐义乌城门为“庆云门”,义乌街为“庆云路”,并赐白玉观音一尊,以表慰勉。

  一天,庆云同师爷在县衙翻阅案卷。衙役禀报有一民妇诉说其媳被圣山寺僧静修骗奸,无颜自尽,求大人审理。庆云立即命令捕快前去缉拿案犯到堂候审。随即又一衙役报说,外面有一农夫自称黄登云,说是大人家兄,前来要见。庆云闻是兄长前来,忙叫衙役带来厅堂相见。登云进来后,一番寒暄,即直入主题:“你在外多年,虽有书信问候,却从无回乡探望,家计由我维持,你却没半点银两相助。”庆云向其兄解释,月薪俸禄,时而捐献修堤造坝,时而资助穷苦黎民百姓,因此对家庭没有相助。其兄登云心中不悦。“你说为民,母亲是民,我也是民,你就不管?家母倚门悬望,你不思探视老母,为兄家计艰难你也不助,一心只想做个什么清官。”庆云正要解释,衙役说圣山寺住持求见。庆云许其求见,那主持来后即向庆云求情,说他弟子静修触犯淫戒,今奉送白银五百两,谅情免于究罪。庆云见是行贿说情,正要劝导,其兄登云抢先说:“这是小事,可以由佛家自行管教,以儆效尤。”说着暗接贿银塞入桌下。那主持见收下银两,就说:“谢大人网开一面,贫僧告退了!”庆云厉声喝道:“人命关天,怎能网开一面,调查属实,严惩不贷!”那主持见县官变脸,就质问为何“金收楼拆”。庆云气愤回问何人收他银两,主持就直指登云。庆云就对他兄说:“怎能私收贿银!”登云怨气满肚狠狠地把银两掼在桌上。庆云连忙呼唤师爷把贿银交入库房造册登账,嘱咐师爷待案情查实,可付三百两白银与民妇安置家眷,余款留着修堤造坝。并命人把行贿的主持赶走。师爷及众人走后,登云怒气大发,大骂庆云不会做官,到手的银两不收白不收。发誓断绝兄弟关系,骂罢气呼呼出了县衙回转家乡。

  庆云正为依法办案,当好父母官高尚风格,不被其兄理解而苦恼时,衙役报说乡绅贾仁要见。“不见,不见!为富不仁,与此等之人交往无益!”师爷忙劝此人不可得罪,请他进来看有何事。那贾仁来到堂上,傲慢地说:“黄大人,佛家子弟犯戒,由佛门主持处置有何不可,你偏要多管闲事!”庆云怒斥道“你曾横行乡里,屡屡收受贿赂,插手诉讼,本县尚未追究,今日又来干扰审案!”那舅爷也不甘示弱。说前任县令时,他说一不二,税粮免收,如今分毫不减,连卖个人情也不准,告诫庆云凡事不要做绝。还搬出他外甥张公公来威吓庆云。庆云气愤地打断他的话,说:“我为官从不趋炎附势,若不如此,岂不成为权贵宠犬!”那舅爷见反唇相讥,尤为狂妄。“你不要清高自傲,你一举一动我已告知外甥,他告假在家搜集你的罪行,总有你哭眼泪的时候!”庆云冷笑回敬:“树正何怕月影斜!来人,送客!”那舅爷暴跳如雷,大骂庆云不识时务,不通人情,骂声未了,忽然血冲脑门气绝身亡。庆云见状,命衙役告知家人前来收尸。

  贾仁的外甥张公公闻报凶讯,带着随从及家人前来问罪。庆云再三向其解释说他舅爷是气血冲脑身亡,张公公却不理会,硬诬庆云用刑逼供置人死亡,命随从拘捕黄庆云,义乌县衙役极力阻止无法得逞。张公公见状,又命随从护卫要当场刺死黄庆云,那随从护卫迅猛地一剑向庆云刺去,忽见黄乐善从天而降,神刀拨开利剑。喝道:“大胆狂徒,竟敢刺杀县太爷!”张公公见是黄乐善,忙表功讨好,说当初点拔为武状元是他保奏,授职金华总兵也是他举荐的,要黄乐善知恩图报帮他拿下黄庆云。黄乐善问明原委后,说:“我黄乐善公私恩怨分明。此事既然与我义兄无关,岂能无理纠缠。他乃朝廷命官,岂能由你自行处置。你若不知趣退去,休怪本总兵无情!”张公公孤掌难鸣,遂命家人收拾尸体回去安葬。临行时恶狠狠地说,“哼!你们二人等着瞧吧!”黄庆云两兄弟不客气地回敬道:“由你自便!”

  张公公走后,黄庆云再三感叹宦海浮沉,官场险恶,做个清官真难。心意已决,辞官归田。黄乐善见辞意坚定,无法挽留,就送了些银两资助回家路费。庆云只带着一面做官时鸣锣开道的铜锣作个留念,就踏上了归乡的行程。

  铜锣换金锣·三座厝

  黄庆云辞去义乌县令的官职,两袖清风,只带上一面铜锣,踏上回转福建兴化府慈孝里的行程。一路上晓行夜宿,倒也相安无事。这天,他来到福州城,已是囊中羞涩盘缠用尽了。搜寻包袱,别无长物。仅有一面铜锣。这铜锣他原想带回家乡,作为长久留念。情急之下,别无他策,只好把铜锣暂时典当,以解眼前之急。主意已定,他信步向福州鼓楼前大街走去,沿街寻找当铺。

  他来到一家挂着“不欺心”招牌的当铺。店小二忙着招呼,“客官,你要当何物?“黄庆云递上铜锣,店小二不屑一顾。“普通铜锣,当不了几文。”庆云说暂当五十两。店小二大声斥道:“一面破锣,哪能当五十两。不收,不收!”店老板闻声出来,见是官家铜锣,就拉店小二一旁低语:“这是官府用的铜锣,对做官的不可得罪,应该说是金锣。”接着就对黄庆云说:“这位客官仙乡何处,为何要当金锣?”庆云回说本是义乌县令黄庆云,欲回祖籍兴化慈孝里。老板当场写好当票,并大声念给黄庆云听,“兴化慈孝里黄庆云,今当金锣一面,收银五十两。”黄庆云收起银两当票,离开当店,继续赶路回乡。

  再说黄登云那次到义乌他弟庆云处要钱没得到,倒装了满肚子气回来,他时常记怨,牢骚满腹。这天,他坐在厅上品茶抽烟。家人报说他弟回乡已到了丁洋店。登云问:“有多少轿马?多少人?”家人回答并无轿马,传说是辞官回来。登云连忙把大门关起来。他来到大埕对一群玩耍的孩子说:“我教你们几句诗,学会唱好有赏。”孩子们听说有赏欢呼雀跃。登云就教孩子唱道:“黄庆云,没良心,顾做官,不认亲;有厝无厝边,只好走巷边。”庆云来到家门前,听孩子唱着顺口溜,又见大门关住,心中明白几分,只好从偏门进去。来到厅上,见他兄躺在太师椅,即上前施礼。“见过大兄!”登云佯装不认识。“哪来的乞丐,稀饭盛一碗打发他走!”庆云只好又说“大兄,是小弟庆云回来了。”登云起身正坐。“你回来与我何干,你做你的官,我种我的田,互不相干。你要回来干啥?”“小弟是辞官回来。”登云跳起怒训:“那你真是天下第一个大傻瓜了。你就没想,许多人跑官,讨官,买官,你放着现成的官不做,真是大憨子。”庆云回说“人各有志。”登云又气得大声数落:“什么有志无志!你就没看许多人做官又发财,盖大屋,讨二奶。哪像你家庭没福荫,乡里没照顾。我问你,钱带多少回来?”“两袖清风。”登云就是不相信:“人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你县令做几年了,总不至一文钱都没有。”“实无积蓄。”登云仍是不依不饶。“一文钱都没,我就不信!”说着抢过庆云包袱打开。“哇哈!在福州典当一面金锣。我辛辛苦苦培养你读书做官,没福荫我,还想藏私房钱?”庆云急辩:“实是铜锣,店家怕得罪官员,写是金锣。”登云既疑又刁。“你不用辩。白纸黑字,我不管铜锣金锣,认字不认货,没金锣也要他金锣。”庆云劝他做人要诚实,不可耍奸刁诈。他兄正要反驳,他母亲听说多年未见的儿子回乡,来到厅上把庆云引进内房。

  黄庆云看破红尘,家中诸事从不过问,隐居深山,著书写传。他时而到洋尾与教馆的廖先生诗词答对,饮酒赏菊,时而放浪形骸,访游各地名山秀水。

  他大兄登云身藏当票,心犹不甘,总想用这张典当票据来敲诈一笔横财。一番诡计已定,就带着赎银来到福州“不欺心”典当店铺。凭着当物票据向老板讨要金锣。店老板气得捶胸跺足说:“我这‘不欺心’老当铺从来不做欺心之事,当时是顾做官的脸面,把铜锣写成金锣。”怎奈千解释万发誓,黄登云就是坚持认字不认货,要店家赎回金锣,还威胁店家说:“福州府知府是我弟同科进士,交情甚厚,如不兑现赎回金锣,咱到府衙去评评理。”店老板见票据明写金锣实在无法辩清,只好自认倒霉赔偿。经过一番舌战讨价还价,不甘心地付给黄登云黄金一百两。

  黄登云带着诈来的黄金一百两,回到家乡,立即雇请地理先生选择宅地,广聘泥工艺匠盖了三座厝,后来人们也习惯把这小村庄称为“三座厝”。黄登云铜锣诈做金锣的事,黄庆云从不知晓。后人不知当时盖厝钱财来源的细底,认为这三座厝是黄庆云做官挣钱盖的,都说成是黄庆云的府地。这实在是有污他的一世清名。

  至今在浙江义乌,还存有:“庆云村”“庆云街”“庆云路”,连火车路也命名“庆云站”,可见一代廉吏黄庆云的功绩在义乌千秋不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