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要闻
郭祖武:木火绘丹青 铁笔烙奇葩
【发布日期:2025-04-14】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恬 陈琳】

  4月9日,郭祖武的工作室内焦香暗蕴。他俯身画案前专心烙画,右手执烙笔,左手托着右手手腕,力求稳定发挥。烙笔游弋间,小猫毛发逐渐丰满,身体愈发立体,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猫形象在木板上活灵活现。

  烙画又称“烫画”“火针刺绣”。创作者以火为“墨”,烙铁作笔,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制铁笔的温度和速度,在木板、葫芦、丝绢、宣纸等不同的材质上进行烙画。

1.jpg

  多年来,郭祖武深耕于与“木”结缘的艺术天地,潜心钻研烙画技艺,演绎着东方特有的美学。其作品斩获国内数十项艺术大奖,在自己烙画艺术征途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非凡印记。

  木雕到烙画,碰撞艺术共鸣

   郭祖武与烙画的缘分,始于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经年累月的艺术功底。

  郭祖武自幼耳濡目染莆田木雕工艺,凭借良好的绘画技艺受到家乡木雕师傅的赏识,由此开始学习木雕技艺,而后几经求索,数度拜师学艺,技艺愈发精湛。2000年,机缘巧合之下,郭祖武结识了烙画大师郝友友先生。在与大师的深入接触中,郭祖武对烙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热爱之情油然而生。他毅然拜于大师门下,踏上烙画之路。“木板烙画和木雕雕刻,虽表现形式不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个是在木头上雕琢,一个是在木板上创作,本质上都是围绕着‘木’这一载体下功夫。”郭祖武感慨道,这或许就是他与烙画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

  凭借着多年在绘画和木雕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郭祖武在接触烙画后,很快便上手了。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他也逐步体会到烙画的难度。“烙画是不允许败笔的艺术。”对于郭祖武而言,这是烙画过程中最具挑战性的地方。大部分画种如果落笔有误,经过妥善处理或许可以矫正,而烙画是经过高温烫制,一旦木材烧焦便无法恢复原状。“我的每一笔都要提起一百分的注意力,越到后面,越不能有丝毫差错。”郭祖武说。

  重现记忆,烙印乡土情怀

  郭祖武多年身处异乡,却始终心系家乡。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驱使他拿起手中的烙铁,创作出一幅幅家乡题材烙画作品。

  “童年时候,每逢春节,我们全家人都会一起到广化寺游玩,寺内的释迦文佛塔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2024年底,郭祖武一回到莆田,便前往广化寺故地重游。郭祖武表示,广化寺的释迦文佛塔,作为千年古刹的标志性建筑,不仅是莆田的地标,更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意义非凡;且历经风雨洗礼的建筑体所留下的斑驳痕迹,尤其极具质感的石头纹理,都能够通过烙铁完美展现,这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在现场,他从各个角度、多个方向,将塔的样貌、建筑细节等拍摄下来,经过打稿、烙画,耗费一周时间将作品创作出来。

  走进郭祖武工作室,一眼便能看到悬挂于显眼位置的古民居图。“这幅图是双福村的地标建筑,是许多双福村人的童年乐园。小时候,我们经常在这个院子里捉迷藏、嬉戏玩耍。”画作上,古色古香的走廊、古典的地砖、历经风雨的斑驳墙壁,未撕干净的春联、果实累累的荔枝树、三五成群的鸡……每一个细节都栩栩如生,将浓郁的乡土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那充满烟火气的古民居之中。

  守正创新,解锁多姿多彩

  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一直以来,郭祖武始终坚持探索着一条让这个古老技艺在当代社会历久弥新的道路。

  “传统烙画笔法相对单一,质感略显不足;而现代烙画经过不断创新,融合了水墨、油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髓,经过技法、题材、工具等的创新迭代,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郭祖武介绍,如今的烙画既能表现出东方传统绘画元素,又能呈现出西方画面写实的效果,做到了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