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土专家:乡村振兴“智囊团”!
【发布日期:2025-04-09】 【来源:洞见莆田】 【阅读:次】【作者:】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作为“文献名邦”,莆阳大地自古人才济济。在乡村振兴大潮中,如何聚人才、兴产业?莆田交出了一张优秀答卷。

       最近,2024年福建省改革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表扬名单公布,从全省220个推荐参评案例中评出40个优秀案例,城厢区“土专家”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榜上有名。

     “土专家”赋能乡村振兴,成为莆田又一张闪耀全省的优秀名片。


向田野挖掘“土专家”

        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等各方面都急需人才支撑。与此同时,不少乡村却面临着村庄空心化、劳动力流失等现实问题。

       全靠“输血式”引进外来人才,解不了乡村振兴的“人才之渴”。所以,莆田市城厢区在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时,不仅向上“接天线”,而且向下“接地气”,非常注重从乡村产业发展一线深挖“懂农业、会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农村人才,建立“土专家”人才库。

       这一挖,果然挖出了“宝贝”。

       导向鲜明——城厢区按照实用导向,破除唯学历论、唯职称论的“找专家”定性思维,以实用性、专业化能力、种养成果等为导向选人才,在发现培育过程中注重深入群众身边听取群众评价、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实践能力,真正把有能力、有经验、有意愿的“土专家”选出来。

       紧贴需求——“土专家”虽然脚下沾满泥土,但脑海里却装满了关于乡村产业发展的“锦囊妙计”。比如,“土专家”蔡向伟熟练掌握枇杷绿色生态种植和良种良法,“土专家”郑飞洪的插秧技术受群众认可,还有龙眼产业林玉满、花蛤产业林秋云等。这些“土专家”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成果丰硕——去年以来,共挖掘有本事、有绝活的务果能手、种植大户、职业农民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头人等“土专家”“田秀才”120余名。他们活跃在乡村振兴“三大示范带”、乡村振兴重点特色片区华亭桂圆产业片区等重点发展片区,是龙眼、花蛤、枇杷、橄榄等特色产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微信图片_20250408155509.jpg

“土专家”林玉满(左三)指导农户龙眼种植技术。


让“土专家”人尽其才

        人才贵在使用。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所以,城厢区聚焦农村产业发展,有效发挥“带头型”“技术型”“实干型”乡土人才的作用,努力把“土专家”在乡村发展中的优势,变为带动群众发展产业的“新动能”。

       为“土专家”搭平台。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的链式推广服务模式,建立“土专家”包抓服务机制。

       让“土专家”有作为。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依托中国农技推广APP、手机微信群等,搭建“土专家”与农户线上交流渠道;线下采取开设田间学校、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帮助种植户掌握种植管理技术。

        给“土专家”好待遇。建立人才服务专员帮扶机制,帮助解决“土专家”生产生活等各类问题,集中做好医疗等各方面服务保障。将“土专家”纳入村(社区)干部后备力量考察范围,建立起“致富带头人-党员-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链式培养机制。

       帮“土专家”再提升。搭建“土专家”与省市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及科技特派员交流平台,积极组织“土专家”等乡村人才到发达地区学习先进经验,到企业学习考察、丰富知识,满足“土专家”事业、技能再提升进步需求。

       打出一番“组合拳”后,城厢区的“土专家”们人尽其才,产业振兴打开新局面。

        在“土专家”林玉满的带领下,华亭镇五云村果农发展推广了龙眼晚熟品种“四季蜜”,将龙眼产期推迟近3个月,价格提高3至4倍,经济效益大步前进。

      “土专家”蔡向伟担任枇杷农民田间学校校长,重点服务以常太镇枇杷产业为主的环东圳水库生态农业带,帮助解决200多个群众就近就业问题,推动1000余亩枇杷增产增收500万元。

微信图片_20250408155524.jpg

城厢区举办乡土人才日活动。


呼唤更多“伯乐”

        古往今来,人才工作都是兴邦大计。

        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省委1号文件专门强调,持续实施乡村振兴人才专项,统筹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乡村公共服务等人才队伍建设。

        3月中旬,莆田市委书记付朝阳在全市乡村振兴工作座谈会上要求,以高站位、浓情怀扛起振兴重任,对标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要求,一件一件抓落地,朝着“和美莆田、共同富裕”新愿景奋勇前进。

       乡村振兴是一项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伟大事业,需要五湖四海、各显其能的人才队伍。除了“土专家”,还需要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指导员、金融助理员等广泛的人才支撑。此外,辽阔的田野也期待“新农人”、大学生乡村医生、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等“新鲜血液”注入,保持勃勃生机。

       人才如骏马,向何处追寻?

       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城厢区探索了“土专家”赋能乡村振兴之举,这项改革措施、创新机制就是“伯乐”。有了新机制,才有了为乡村振兴赋能的“土专家”人才队伍。

        可见,“伯乐”并不局限于个人或者团体。能够汇聚人才力量、激发人才潜力的新机制、新举措、新探索,都是“伯乐”。

        这样的“伯乐”,多多益善。        

                       微信图片_20250408155553.jpg

新农人田间“充电”。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