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清明:追思与春游
【发布日期:2025-04-0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胡文凤】

  转眼之间,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悄然而至。

  清明节,这个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源于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它既传承着祭祀祖先、缅怀先人的千年传统,也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的节日。

  明代周损编辑的《帝京景物略》记载:“四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以纸钱置坟头。”这与唐代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如出一辙,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明时节祭拜先人的独特画卷。此情此景,古人祭祀先人那份悲痛伤感的情景,似乎穿越历史时空,从古卷里走来,至今从未散去。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节日,总让人对已逝亲人产生无限思念,脸上流露着凝重与忧伤。在莆田老家,长辈们携带家人,带上农具与祭品,上山扫墓,共同传承着这个厚重深远的传统。到达目的地,年轻人铲除野草,修剪花木,疏通水沟,并在墓碑上培新土,压纸钱;长辈们摆好祭品,点香祭拜;孩子们烧贡银、放鞭炮。大家一言一行,脸上写满敬畏与忧伤,充满严肃和虔诚,表达慎终追远之意。

  尽孝应在亲在时,驾鹤西归寄愁思。清明节,我们要凭吊的是一份浓浓的思亲之情,是一份深深的怀念。其实悼念亲人,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你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然逝者已矣,阴阳两隔的怀念,终究只有活人能够体会。追思先人,惦念亡者,乃是为了生者能够好好地活着。因此祭奠先人最好的祭品不是别的,而是你无论身在何时何地,总会勾起对逝者的深切思念;悼念先人的最佳方式不是内心责备愧对故人,而是在日常生活中以平和的心态关爱自己与身边的亲人。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这个时节,春和景明,天朗气清,最适合人们踏青春游,拥抱自然。“满街杨柳绿丝烟,最美不过四月天”,在万物生长的美好春光里,我们不妨少一点“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的沉重和忧伤,多一点“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放松与闲适。

  其实,古人在清明前后就有户外踏青郊游的习惯,享受春天的快乐与喜悦。曾皙记载一次郊外春游:“暮春三月,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连圣人孔子都很羡慕他们踏青春游的情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与少长“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今年清明节,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周末连在一起,放假三天。假期虽短,但可走进大自然,欣赏乡村美丽的春色。如在莆田白沙镇坪盘村、西天尾镇南少林寺等地,可以欣赏成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体会“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之意境;在白塘公园、延寿公园等地,柳绿花红,春水初涨,荡舟戏水,真有一种“碧野晴湖丽日天,风和水暖荡舟船”之感受;埭头近天寺、山亭妈祖故里等地空旷的场所可以荡秋千、放风筝,确有“几处儿童喧海畔,满空鱼鸟透云边”的真实写照,孩子们欢乐笑声回荡在空中,给这个宁静的春天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倘若条件允许的话,驾驶小轿车,带上家人,可以到省内一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去踏青赏景,如武夷山、太姥山、大金湖、鼓浪屿、九鲤湖等景点,“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岂不快哉!

  清明踏青,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与生机,更让我们领悟生命至上的真谛。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应该珍惜时光,珍爱生命,努力奋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聪颖的智慧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清明节,怀古思亲,记住了乡愁;亲近自然,赏花踏青,享受生活,感悟生命,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与选择。在传承传统和亲近自然中,清明节让我们怀念逝去亲人,亦找到了生活真谛!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