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0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一位女士伫立在仙游南门古桥前。她凝视着波光粼粼的木兰溪,陷入长久的沉思。她年近六旬,举止优雅,来自古城西安。她当时在福州参加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宾馆里一幅风景宣传画引起她的注意。在画上她看到了“仙游”县名,这是她第一次邂逅“仙游”二字。她说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好奇的名称,飘逸、仙灵、神秘而又吉祥。在她的认知里,这一定是个美丽而又有灵气的地方。会议之后,她再也按捺不住好奇,搭乘长途汽车直接来到仙游。 西安,一个有着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古老城市,是中国的“天然历史博物馆”和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而仙游,因其县名却吸引了一位土生土长于西安的学者千里迢迢过来考察,这种冥冥之中的缘分让人感慨万分。 大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析分莆田县西部设立清源县,一个全新的县级行政区诞生了,县名取自县治所在地——清源镇。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泉州郡改名为清源郡,别驾赵颐正认为郡、县同名十分不便,于是奏请朝廷更改县名。改为何名,当局颇费了一番心思。据南宋《仙溪志》记载:“因考故事,谓县有九仙人姓何,以兄弟九人登仙得名,遂改为仙游县。”从此仙游县名一直沿用至今,有着近1300年的历史。别驾赵颐正富有唐代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成就了仙游这个特殊的地名。 中国古代传统县名往往具有美好寓意,尤其是“有福之省”的福建省,其县级地名十分吉祥:福安、寿宁、周宁、柘荣、长乐、永泰、清流、宁化、将乐、泰宁、建宁、惠安、德化、永春、诏安、长泰、南靖、平和、华安、顺昌、光泽、政和、永定等,无不充满歌舞升平、国富民强、物阜民丰的太平意境。这大概就是古代天朝统治者小康社会,和谐世界的理想写照,完全符合了古代“美愿命名”的原则。 但仙游地名却截然不同,她在众多县级地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种独特的存在,她是一种事实上的白描——神仙游过的地方,符合古人“因事名之”的原则。 传说,汉武帝元狩年间(122-116年),江西临川何氏,官至闽郡太守。何太守生有九子,除长子额中一眼外,其余八子全是瞎子。一日,何太守到淮南王刘安家作客,密谋反汉。儿子们听到后劝父无效,于是集体出走。先至福州于山炼丹,后至福清石竹山,最后至于仙游。来到仙游地界后采枫起亭,于是有了“枫亭”之名。中途在今赖店作短暂休息,后来称之为“留仙”。路过榜头溪,掬水洗脸,眼睛痊愈,于是就有了“仙水溪”,最后在“九鲤湖”落脚。“九鲤湖”水波荡漾,飞瀑出高峡,水质清冽;又有无数的天然石窝,于是水到丹成。湖中鲤鱼常年用丹成精,一日飞跃而出,九兄弟于是跨鲤成仙。 这个传说十分美好,且给仙游留下了许多地名沿用至今,成为挥之不去的仙游人文记忆。也正是由于这个传说,仙游才从此有了这个名称,这是仙游之所以为仙游的开端。 南宋《仙溪志》关于九仙的记载十分简约,并无后世关于何氏九仙具体的细节,却是最真实的早期版本。唐代仙游县改名前,九仙传说已然流传甚广。显然,九鲤湖的冰蚀地貌为先民提供了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炼丹之说应运而生。 传说往往有着现实的影子,“何氏九仙”的足迹其实是何氏一族迁往仙游的移民路线图。在今安徽庐江何氏太始祖陵园里,立有一块“何氏溯源”碑,据碑文记载: 何姓源于韩,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灭韩,何氏太祖韩瑊与妻流寓安徽庐江,操舟为业,遂以何(河)姓,所以有“天下何氏归庐江”的说法,而庐江正是淮南王封地。 看来,仙游“何氏九仙”很可能就是从安徽庐江迁出,先迁移到江西庐江(今九江市庐江县),再辗转到福建。“何氏九仙”带来中原先进的文化、农耕技术和医术,在仙游产生了重大影响,所以被蒙上神话的色彩。由于淮南王刘安的缘故,加上历代神仙志和民间的传说加工,经过漫长岁月的逐渐发酵,逐步形成后世成熟的九仙传说。南宋李俊甫《莆阳比事》引晚唐徐寅之记谓:“仙兄弟九人,汉元狩中,自临汝来居九鲤湖,炼丹成,乘九鲤上升(因以名湖),有丹处、药槽、虬迹、巨人武在焉。后人告其岩曰何岩,水曰仙水,山曰九仙。” 关于县名,另有一说。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载:“仙游山,在县西三十里,县因以为名。”但后世并无关于该仙游山的任何文献,作为仙游地名的滥觞,却在历史的长河里烟消云散,不得不令人怀疑《元和郡县志》记载的准确性。而《仙溪志》却叙述了其该名的缘由、经过和依据,这是值得采信的。 2000多年前的传说,1300多年前的立县,这是关于仙游的最早记录。不管是传说还是信史,人们有理由相信,在那个混沌的时代,总有一群人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地从遥远的北方向南而来,他们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造就了今人生活的广阔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