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礼记·大学之道》的经典语句“物有本末,事有终始”,说的是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我们应该有主次意识和全程意识,准确深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以上材料中的经典语句,在新时代下我们可以辩证思考,从新的角度作出辨析或阐释。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握主而不略末 知全程而晓始终 方今时代,智能丰盛与技术赋权,局势急骤而多变。迎此复杂世界,“物有本末,事有终始”启示分清主次、贯穿全程。以古之言辅时代形势,以愚言,应将主次统一,重视本而不忽略末,加以全程意识看待,方可鞭辟入里,追本循规,以得始终。 “物有本末”的本质在于人类精力所限,以是需辨明主次。而“事有终始”则意味勿事终未到而退,应戒骄戒躁纵观发展变化,方得始终。 重点把握事之主要,方可有的放矢,提高效率。乐国强有当法官之志,他觉察自己内向、口吃,便为此在公交车上勇敢演讲,以克服犹疑、锻炼表达。正因他深入剖查自我能力,把握“表达”这一主要矛盾,方可切中肯綮,助力梦想得获。 但,“物有本末”把握事之本并不意味忽视物之末。 适时关注物之末方可避免因小失大,丧失全局。“大意失荆州”正因将领疏忽而失全盘之握。学生提笔作答易因计算等微小之差丢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从来不是凌空蹈虚,唯关注细微之末,方得以更全面把握事物。 而仅有重点与两点的统一,仅存在于同一时间维度上,远不足以鞭辟入里。 事物变化发展,加以“事有终始”之全程意识,方可高屋建瓴,纵览全局。新时代下信息繁冗多杂,热点博人眼球。有如抗癌博主虎子被曝奢靡度日,是否应急于加入网络争战?当他积极抗癌的事实浮现,真相的反转再反转为网民敲响警钟。理性静待全局,而不急于做出反应,全程意识助于我们全过程把握事物发展变化。 物之“本”的重点深刻,物之“末”与全程的全面,当多者相交合,事物之本质、规律循之而显。 新的时代,全程意识指引我们新集体生活下“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从信息获取难易程度上已不再成为囹圄。然,“心如欲壑”的工具价值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却甚嚣尘上。有人一味求寻倍速生活,将“知识胶囊”奉为圭臬,被动接受扁平化知识而索性省去深度思考。看似面面俱到,却在无知无觉中舍本逐末。有人“被轻佻的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丧失全程意识,从而失却了“免于倾倒信息垃圾的自由”。 应纷繁新时代之问,恰“如初春,如朝日”之青年应高屋建瓴,将全程贯穿;明晰本末,握本而不略末,将两点与重点统一,方可兼顾全面与效率,鞭辟入里,把握本质规律,以达始终之得获。 点评:本文结构谨严,立意深远,语言精炼而富有文采。小作者通过古今结合、理论与实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地将读者引入一个深层次的思考空间,既有理论的探讨,也有现实的关照,使得文章不仅是一篇论述作品,更是一次思想的盛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