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儿时过元宵
【发布日期:2024-02-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许子和】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花灯与圆月正是人们对新年里第一个十五之夜的期盼。在我们莆田,闹元宵与众不同,非常独特。那就是闹得特别长,特别红火,特别惊艳,令人叹为观止。

   念中学的时候,那年正月初一游春回家后,母亲告诉我们:莆田每年正月初三,黄石镇江东村都要举行浦口宫梅妃春祭活动;正月十四,湄洲岛举行妈祖绕境巡安、回銮活动。我的好奇心来了,妈祖怎么巡安、回銮呢?母亲先讲了妈祖的传奇故事,然后说正月初十开始,祖庙妈祖金身开始出殿巡安,到岛上各家各户布福,保佑信众吉祥平安,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四晚才回銮祖庙。最初的信仰,共同在坚持。

   热闹还不止这些,正月十三至十六,涵江延宁宫举行搭设妈祖蔗塔活动;正月十五,南门摆棕轿;正月二十三,白塘镇举行镇江元宵蹈火活动;正月二十九,市区文峰宫举行“妈祖尾瞑灯”活动 。这么丰盛的视野大餐只有这时候才有,听得我们心里痒痒的。

   正月初三倒是来得很快,在我们几个兄弟的央求下,母亲带全家人去外婆家——黄石镇江东村。该村浦口宫里人山人海,主殿梅妃神像前,垒起了15座桔塔。最高的“塔”达6米,是用一千多个红桔层层垒起直至宫殿大梁。外婆眯起眼睛,像导游似的,介绍说这15座“红桔塔”代表着村里的15个里社;这种“塔”是专为祭祀而制作的“果龛”,是全国独有的一种源于唐朝的民间工艺祭品。点一炷香,燃起一缕怀念。可见,家乡人民对唐代梅妃无比崇敬的情感。

   盼到正月十三就是我们村的邦尾宫“抬神巡游”了。行傩队伍穿着古装或骑大马、坐花车,或擎执事,或护龙辇,俨然王侯出巡,十音八乐奏得整整齐齐,所到之处,每家每户放鞭炮迎拜,震耳欲聋,大人则带着小孩叩首祈福,精神上有了寄托,干起活来劲也更足了。

   正月十五,母亲又带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步入涵江延宁宫。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前后殿之间的天井上搭叠的妈祖蔗塔。据说,延宁蔗塔搭建的造型艺术百年前就出现了,搭一座蔗塔大约三天时间。我们同时为这种奇观而惊叹:甘蔗切成蔗节,搭成空心灯塔,搭叠数百层不倒,稳如泰山。眼前的塔身均叠“上元祈福”等红色吉祥字样。值得庆幸的是,这门技艺已传承至今。夜间,灯光从蔗节缝隙透出,润泽一颗颗虔敬的心。

   当我们仍沉浸在节节高、甜蜜蜜的寓意里时,不知不觉正月二十三了,父亲带我去白塘看更火爆的元宵节目。夜幕迫不及待地降临,“元宵蹈火”活动拉开了序幕。村民按例铺上近二十米长的木柴堆,燃起熊熊的烈火。等到木炭燃成灰烬,化为一堆炭火后,村里数十位光着上身、穿着白短裤、打着赤脚的男子,在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中依次迅速跑过炭火,那火星在男子脚后跟扬起,场上的人为之喝彩,热闹非凡。这些赴汤蹈火的汉子,让我们崇拜万分。

   一眨眼到了正月二十九,我们全家人应城里舅公的邀请,进城赏灯。一到文峰宫,信众摩肩接踵,宫里张灯结彩,吉祥喜庆。“妈祖尾瞑灯”活动开始了,我们真是大开眼界:大厅里摆满了各种制作精巧的宴桌;宫外点上“烛山”、“烛船”。我定睛一看,是在木架上装上数以千计的烛钉,将一对对红烛燃在木架上,煞是壮观!没有任何说教,信众眼前早已浮现妈祖扶危济困、大爱无疆的高大形象,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百姓的心目中,其元宵带有“统收,统归”的意思。今夜,我们来到这里,点上一支支红红的蜡烛,祈求平安如意。烛光带着妈祖的保佑,缓缓降下莆田百姓闹元宵、过春节的帷幕。

   家乡人闹元宵“十里不同风,一村一习俗”。每逢元宵节,走在路上最经常听到的一句话便是,去我们村看元宵吧。鞭炮声仍在,淳朴的古风仍在,传统文化精髓仍在,真好。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