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专题
撂荒地变为“希望田”
莆田市开发利用撂荒地的调查与思考
【发布日期:2023-10-29】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在莆田的城郊地带和农村地区,撂荒地成为一道熟视无睹的“风景线”。曾几何时,在莆田最偏远的村庄,这些撂荒地就像被岁月所遗忘的画面一样,充满荒凉与悲伤的气息,仿佛默默述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繁忙与荣光。然而,撂荒地的存在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且渐渐成为阻碍莆田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1.jpg

(认领的撂荒地变希望田)

   如何将撂荒地变废为宝,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领域。近期,晚报记者深入一线,对莆田市撂荒地的现状、开发、利用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番探访。


   撂荒地掀起机械化开发热潮

   在国庆节前后,位于涵江区大洋乡的田野上,颗粒饱满的稻穗低垂着,迎风摇曳。曾经被撂荒的农田如今已成为一片稻浪翻滚的沃野,仪花家庭农场的负责人刘仪花带领团队展示着撂荒地成功复耕复种的成果。

   刘仪花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就开始了对这片撂荒地的复耕复种。今年,他们在这片土地上耕种了600多亩的中稻,且植株长势喜人。在10月份中旬,他们陆续开始收割。刘仪花还提到,如今有了复耕复种的补贴政策,头三年每亩能够得到600多元的补贴,再加上规模种粮补贴每亩300多元,每亩总共能够得到超过900元的补贴。这巨大的支持大大增加了他们继续复耕种粮的信心,并表示明年将继续增加复耕复种计划。

2.jpg

   (撂荒地的开发利用)

   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连日来,水稻种植基地内的工人们驾驶着联合收割机在稻田中穿梭,将金黄的稻粒收入囊中,整个收割过程顺利进行。刘仪花表示,今年的中稻还剩下60亩左右正在全力收割,晚稻的播种也在陆续展开。通过机械化收割,大大提高了收割的效率。过去,他们需要使用镰刀进行人工收割和脱粒,而现在,这些工作已经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科技的应用为农田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乡村振兴的步伐。在这片曾经被撂荒的土地上,机械化收割的场景让刘仪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而这片撂荒地如今成为了抢手的田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承包开发撂荒地的农场主们凭借科技的力量,持续增加投入。这为全市农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与刘仪花的农场一样,仙游县钟山镇的辉林农业合作社的水稻种植基地也实现了稻谷收割的机械化。合作社负责人张天杰表示,今年他们的合作社种植1200多亩的中稻,亩产可达到500公斤左右,进入收割期的稻田,全部由收割机来完成收割工作。

   仙游县鲤南镇德静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林荣通表示,今年他种植了700多亩晚稻。如今国家对粮食生产非常重视,相关政策也非常支持。农机插秧、集中育秧、规模种粮、晚稻叠加等补贴政策,每亩可获得超过800元的补贴,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种粮的积极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自从去年我市全面清理和开发撂荒田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各种激励和补贴政策的刺激和鼓励下,一些地方通过代耕代种和承包撂荒地的方式,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复耕复种热潮。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开发利用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充分开发利用和解决撂荒地闲置的问题,去年以来,莆田市和各县区相继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和引导措施,鼓励企业和农户承包开发撂荒地。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还成立了撂荒地开发利用部门,负责协调和推动项目的实施。

   早在去年11月,莆田市农业农村局召开了撂荒地整改工作推进会议,总结了阶段性的工作成效和经验,分析研判了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了下一步撂荒地复耕复种的重点工作。会议特别强调了推动种粮补助资金的落实。加快配备县级财政资金,及时足额发放补助资金,为全市复耕种粮创造良好氛围。

3.jpg

(空中俯瞰撂荒地机械化耕作)

   自去年以来,仙游县积极行动,全力以赴打响了撂荒地整治活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撂荒地整治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主要领导的撂荒地统筹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责任清单,层层把任务目标分解下去,细化了粮食安全工作职责。与此同时,仙游县多次召开农机促进撂荒地复耕的座谈会,与13家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座谈,发出了“仙游县撂荒地复耕倡议书”,推广点对点挂钩乡镇帮扶撂荒复耕制度。

   去年8月9日,市税务局在三江口镇芳山村举行了“我在乡间有亩田”现场认领活动。当天上午,市税务局与芳山村农户代表签订了《“我在乡间有亩田”认领协议书》,通过出资委托代耕、代种等方式,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实现联农共富。

   记者认为,认领活动只是众多认领活动的一个缩影。自去年以来,我市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踊跃认领“一亩田”,推动撂荒土地复耕复种。自去年下半年起,在莆田市直机关工委等的倡议下,已有56个团队(单位)共1000多人单在大洋乡就认领了400多亩撂荒耕地。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东稻主”,每亩耕地每年缴纳认领金3000元,每亩地每年可获得500斤大米的产量,可以按月加工并邮寄到家。此活动无疑极大地推动了撂荒地的开发和利用。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全市各级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在广大乡村认种撂荒地近千亩。一片片撂荒地在复垦精耕中逐渐“苏醒”,成为种满水稻、蔬菜等作物的“希望田”。

   据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并将其列入乡村振兴的考核指标,发挥考核的引导作用。各县区通过发放倡议书、共享稻田活动、签订责任状以及与种植大户的帮扶等方式,推动完成省委涉粮巡视台账内2.32万亩的撂荒地全面复垦复种,整改成效位居全省前列,涵江区的撂荒地整治经验以文件的形式在全省推广。今年以来,我市已经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929万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268万元、水稻机插秧服务补助39.91万元、撂荒地复耕种粮经营主体补助260.99万元,即将下达种粮新型经营主体和晚稻(秋冬种马铃薯)叠加的市级补助523.53万元以及水稻集中育机插秧补助57万元等。


   开发利用的机遇与挑战

   我市撂荒地开发利用的现状,令我们不禁思索着未来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撂荒地开发利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长期管理,只有共同发力且齐抓共管,才能取得长效的成果。

   在调查中,记者总结了各方对我市撂荒地开发利用的机遇和挑战的展望和思考。尽管我市的撂荒地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一系列未来挑战。

4.jpg

(机械化收割)

   首先,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和保障撂荒地开发的长期性和可持续性。在开发利用的同时,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质量、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确保土地长期可持续利用。项目的成功并不代表问题完全解决,而是需要持续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土地的长期利用和保护。

   其次,业内人士提到了撂荒地开发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融合。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充分考虑到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只有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和撂荒地开发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全面开发撂荒地需跨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在推动撂荒地开发利用时十分注重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合力。然而,大家认为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打破信息壁垒,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此外,还需要精心设计和推动社会参与的机制,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撂荒地的开发和管理。

   我市撂荒地的开发利用取得的成效令人欣喜,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的创新投资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撂荒地所蕴含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得以较大程度的实现。然而,撂荒地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以推动更加可持续、多元化的发展。期待未来我市撂荒地开发利用能够进一步深入挖掘,为莆田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福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