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木兰溪
致力荔枝文化传播
——厦大教授郑盛龙的家乡情怀
【发布日期:2023-10-1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郑志忠】

    九月北京,秋色渐深,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郑盛龙拜会了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与张校长聊起了家乡莆田的国画艺术。郑盛龙说,莆田市有两张世界级名片,一张是妈祖文化,一张是荔枝文化。妈祖文化已经被世界公认,荔枝文化尚需要用心策划,市县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努力,挖掘荔枝文化的传播价值,助力乡村文化经济新发展。

   记得张树庭校长在9月22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大会上说过,“中国画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标识,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无论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画,无不蕴含着中国哲学思想、东方智慧。”而郑盛龙的艺术实践正蕴含着哲学思想和东方智慧。郑盛龙说,莆田市四大名果“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活用“四君子”之名,以增强提高其文化品位。郑盛龙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文体委员会副主任,其作品参加过全国各种大型展览并获奖。

   郑盛龙离开家乡30余年,一路风尘仆仆的打拼,葆有浓浓的家乡情怀。他引用一句歌词说:“说有万里山,隔阻两地遥。不需见面,心中也知晓。”他的国画创作题材大多是家乡的荔枝、龙眼、枇杷、文旦柚,凝聚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怀。正如我国美术界前辈吴冠中所说的,“风筝不断线”。郑盛龙师从我国著名画家郭怡孮、刘巨德和洪惠镇教授,众多名家独具慧眼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勤奋和善于博采众长,融进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时代气息,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道路。

   郑盛龙教授的画作《四君子》,题材来自于家乡的四大名果。众所周知,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宋代枫亭人蔡襄写下了世界上第一本《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后来,荔枝树又被莆田定为市树。郭沫若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莆田龙眼栽培始于汉代,孕育了众多品种和优良品质,素有“兴化桂元甲天下”之美誉。莆田枇杷栽培历史悠久,以果实硕大、外观艳丽、肉多味甜等特点而闻名。莆田文旦柚,果实品质优良、气味芳香、肉嫩汁醇、甜酸适度、无籽少籽、清香爽口、风味独特,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艺术创作的规律必须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艺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郑盛龙在创作时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他对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有一股强烈的表达愿望。在郑盛龙的作品中,荔枝是他经常表现的题材。生于荔城,也长于斯,荔枝就是他心中的故乡,也是他永远的牵挂。“每当自己画荔枝时,就会回想起小时候跟同伴们爬荔枝树的场景,这时的创作状态是很亲切的。”郑盛龙用大写意画法画荔枝,独具个性。他用水墨点染树叶,用泼墨渲染果实,用古拙的涩笔将枝干一笔勾出,于是他笔下的荔枝无论在何种环境下,无不躯干苍劲,树叶婆娑,色泽圆润,蕴含一种旺盛的生命力。“枝头累累垂佳果,七月莆阳处处鲜,若是请君尝几粒,木兰溪畔久留连”。从这首自题诗中,不难体会到他对荔枝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情意。

   在我国画四季水果的画家不多,画出名堂的画家更少。浙派篆刻家丁辅之喜爱描绘色彩饱满的花卉瓜果,画作“极璀璨芳菲之妙”, 达到了“其香欲泛,其汁欲流”的艺术效果,有人说他是民国画水果画得最好的人。郑盛龙教授画莆田四大名果,与丁辅之画四季水果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年来,郑盛龙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广阔胸怀,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追求,以精品佳作致力于“荔枝文化”的传播。2012年,厦门大学将郑盛龙画作《荔枝图》作为重要礼品赠送来校访问的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十年踪迹十年心,足够一生感念。十年前,郑盛龙教授参加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主办的“科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中英交流活动,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科学家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论坛上对话。科学家说:“结缘郑盛龙教授,并跟他学画画,绘画让我的心安静下来,对开展科研工作有所帮助。”郑盛龙却说:“科学与艺术的相通之处在于求真和想像。看到中国水墨画受到国际友人的追捧,很是高兴,对话让我有机会传播家乡的荔枝文化。”

   在郑盛龙看来,荔枝文化,首先是荔枝的舌尖文化。平生嗜荔如嗜色,荔枝在古代是热门的创作对象。“卓绝类而无俦,超众果而独贵。”对于荔枝味美的惊赞,白居易也写道:“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其次是荔枝的文墨情怀。宋代苏轼第一次吃荔枝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赋予荔枝“厚味”与“高格”,实际上暗喻自己高尚的人格,不需皇家赏鉴也能独美。其三是荔枝的美德赞颂。古时因荔枝之味美珍贵,文人墨客间多互赠荔枝。文人之间以荔枝为媒介相互赠诗,不仅展示了荔枝的交际功能,更是其珍贵友谊的体现。

   由此,郑盛龙建议莆田市开辟荔枝文化的传播新路径,可打造区域文化标签,发展荔枝文化产业;可打造荔乡地理标志,叫响兴化荔品牌;可将传统工艺与荔枝文化进行创新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荔枝文化在国际领域走得更远。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