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车市
屏幕多多,实用少少
智能车以“多屏”“大屏”为潮,车主和专家有话说:
【发布日期:2022-07-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通过车内大屏,一键启动新车“酷炫”对开门,编程让前大灯向其他车“抛媚眼”……7月20日,某款国产车发布了其一系列新潮的智能功能。智能电动化浪潮袭来,人们已经开始习惯于车内K歌、遥控泊车、指纹识别等看上去“科技感”十足的功能,不过,这里面不少“新潮”功能却被消费者认为“鸡肋”。
  现象:新款智能车以“屏多”为潮
  车载屏幕的扩大化,正成为智能车的“新潮流”。有的新车中控屏幕长达1米,甚至后排座椅也装上了多个“娱乐屏”。最近,理想推出一款A售价40多万元的智能汽车,前后排共拥有5块屏幕,多屏交互成为该车卖点之一。无独有偶,此前上市的一款售价高达60多万元的高合品牌智能车,车内大大小小屏幕更多达九块,仅驾驶舱就分别有14.6英寸的仪表盘、16.9英寸的中控屏以及19.9英寸的大屏。相比之下,一度让人们发现“屏幕将引领智能车潮流”的特斯拉Model S,其屏幕也仅仅是17英寸而已。
  佐思研究所在《2021年汽车仪表和中控显示行业研究报告》中调研指出,车载显示大屏化、多屏化已成为趋势,高端车型搭载4个以上的车载显示屏已是常事。
  对此现象,何小鹏近日在受访时公开指出:“(多个屏幕)在投入产出比上没太大价值”,他指出,“车内屏幕多了,会影响车辆的功耗、续航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看法。“这些屏幕虽然能满足更多娱乐需求,但可能会影响出行安全,还会增加功耗。”资深汽车行业分析师顾志军指出,如果要支撑副驾娱乐屏、后舱娱乐屏等诸多屏幕,则需要更耗电,牺牲掉一定的续航里程。
  分析:多屏功能抬高车型成本
  市场研究公司Omida的数据显示,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升,中控显示器装配率将达到90%,仪表盘显示器也将向液晶仪表盘靠拢。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应运而生的诸多科技配置,却正成为车主的“鸡肋”。有车友告诉记者,智能车制造商在销售汽车时,总会宣传其所配备的科技配置“多么丰富”,但真正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大部分功能使用率极低。多位车友表示,买车主要用来通勤,车内时间有限,功能够用就好,“不想为一些‘鸡肋’的科技配置买单。”
  “汽车智能化配置‘过剩’是当下的一个明显现象,部分主机厂通过堆叠所谓智能配置,抬高了车的身价。”顾志军说,本末倒置的花哨功能,既不利于安全,又提高造车成本。
  J.D.Power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TXI)》研究显示,45%的车主从不使用某些配置,被抱怨最多的十项技术配置中,流媒体后视镜、远程泊车和指纹识别,均被指“体验不好”。中国软件行业协会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分会专家指出,汽车品牌不应夸大配置,并让消费者为多余的功能“强制”买单,唯有让“产品能打”才是品牌持续发展胜出的关键。
  专家建言:座舱功能性应放首位
  诚然,智能互联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一样,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发展机遇。尤其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抓住“互联网+”的新商机,依靠智能汽车的高科技,实现“弯道超车”的新突破。但在新赛道的竞速中,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车企不应偏离造车初心,在汽车智能化、电气化快速发展中,应将更多精力放在抓住核心技术、回归汽车作为出行工具的功能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技术部主任、智慧车联产业生态联盟副秘书长韩昭认为,座舱体验的本质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出发,从单点向场景化发展,座舱功能性应放首位,摒弃华而不实的做法,专注做工、性能、安全。
  “毫无疑问,已经有越来越多玩家进入了智能化赛场,但对汽车厂商来说,越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就越需要回归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本身。”J.D. Power中国区汽车产品事业部总经理蔡明也认为,车企应该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用户最有需求的领域,同时专注于提升先进技术配置的感知质量和使用体验,方能在智能化新赛场赢得一席之地。                 (邓莉)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