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海滨邹鲁 文献名邦 莆田“名坊”今落何处?
【发布日期:2021-02-26】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牌坊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象征,在周朝的时候就已经存在了。最早是两根柱子架一根横梁的结构,称为“衡门”。唐代的城市采用里坊制,城内纵横交错的方形居民区被称为“坊”,坊与坊之间有墙相隔,坊墙中央有门以便通行,称为坊门。
  牌坊分南北两大派。南派牌坊秀丽精巧,以徽式、苏式、桂式牌楼为代表,高挑的檐角显得淑女气十足。北派牌坊大多为宫廷建筑,显得凝重粗犷。牌坊材质分为石、砖、木、水泥。
  从功能上看,牌坊分功德、忠正、功名、官宦名门、孝子、贞节、仁义慈善、百岁寿庆、历史纪念、学宫书院、文庙武庙、衙署府第、地名、会馆商肆、陵墓祠庙、寺庙、名胜古迹等,起到褒奖教育、炫耀标榜、纪念追思、风俗展示、装饰美化、标识引导等作用。综合起来说,就是功德牌坊用于记功记德;贞洁道德牌坊旧时用来表彰节妇烈女;家庭牌坊多用于标志科举成就,光宗耀祖;标志牌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分隔空间段落。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誉的莆田,历史上的牌坊在最鼎盛时期多达上百座,而时至今日能较完整保存的有哪些?又落在何处?


  东门石坊精美冠八闽

  在仙游县城东镇东门街,有座“东门石坊”默默地“躲藏”在清雅的老巷里,如果问客不能很清楚地亮出“东门石坊”或“石坊”的字眼,当地人很难为你指路,导航系统也不一定能搜得到这座坊。
  从水泥大道拐进一条百来米的小巷,东门石坊立刻展现在你眼前。与周围不规整,甚至有点老破的民居比起来,东门石坊显得“刚毅精神”,又“眉清目秀”。
  东门石坊高16米、宽8米,整体雕刻精湛巧妙,绝对是石雕艺术精品。石坊造型奇特,工艺精美,顶端中为日照火炬,左右为双龙朝天,两边彩草翠飞,具有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特色。碑坊分为三层,上层正中嵌着“玉音”牌座,左右翼以飞龙绕柱,庄严肃穆。中层中间横嵌着御赐的“乐善好施”横匾,匾下为三组浮雕历史人物,两旁置设两座玲珑精巧的小坊亭,精雕忠、孝、廉、节人物像,与上层的“玉音”牌座交相辉映。下层是建坊者的题名匾,匾下飞龙花纹绣镶匾缘,缀以舞凤、金鳌、麒麟,文狮诸图案,雕刻精细,独具匠心。三层之下是四根方形坊柱,匝角磨光,顶托起巍峨的牌坊。牌坊四周有石栏围护,间架有致,结构匀称。根据一旁的“东门石坊”石碑显示:一九八五年十月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居民介绍说,正因为雕刻精美,保护完整,东门石坊有“精美冠八闽”之称,是迄今福建省内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雕刻工艺最精湛的功德坊建筑。细赏之下,神韵尽出:“玉音”牌在飞龙绕柱中拱出,雕花精镂,俗中带雅,雅中有奇,冠冕全坊。镶边双龙,直径不及三公分,片只爪鳞却显得清晰、透剔。匾额下四幅连轴的历史人物画以及石坊下层凤、狮、鳌、麟诸动物画,刻工虽敞放,却生动活泼,栩栩如生,引人注目,处处尽显石雕艺人高超的雕刻技巧和高深的艺术魅力。
  是谁建造了这座坊?坊是用来干什么用的?
  “这是清代仙游县富商陈天高父子建造的,是奉道光皇帝建造的。”居民林大爷告诉记者,石坊始建于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历时30多年,始告竣工。建坊者是鲤城巨富陈天高父子以烟起家,家资百万,捐官纳衔,开府私第,几冠闽中。后因陈氏父子捐赠仙游金石书院经费,博取御赐“乐善好施”美名,这才奉旨建坊。据传碑坊兴建前,陈氏父子雇请着名木匠,先用木头雕刻碑坊模型,经过多次修改定型后,请着名石匠——“八闽雕龙始祖”郭怀及其徒子徒也承建。石坊建成后,陈母坐轿去看,因其年老眼花,看不见精致雕刻,就用手抚着石坊,说:比娘的面还粗糙。于是,陈子又叫石匠们用丝织物磨了三年,石坊终于剔透光滑,宛若琉璃,成为举世闻名的石雕艺术精品。


 洋尾三坊 坊坊显荣耀


  涵江白塘洋尾村2003年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村,村里保存了众多自宋至今的文物古建,其中包括三座牌坊:白塘科第坊、佥判第坊、栢府归荣坊。



  白塘科第坊:始建于明代,清代重修,保存部分明代原构件。该坊南北向,南临白塘湖,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悬山顶。保存了明代“白塘科第”木匾,并记载宋至清上科第者四百多人。



  佥判第坊:始建年代不详,明代重修,砖木仿楼阁式结构,穿斗式,歇山顶,东西向,面阔一间,进深三柱。该坊占地面积15.3平方米。建筑保留宋、明建筑风格。佥判第坊为宋代李富次子李廷耀所建,因其随父抗金助国有功,官授广东惠州佥判,为官清廉,后人请文为其立坊。



  栢府归荣坊:也称制干余芳坊,始建于明代,现存为原始建筑。该坊土木结构,东西向,六柱单门,面阔一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悬山顶。原建筑横跨于古官道上,乾隆版《莆田县志》记载为“制干余芳坊”,因匾上书“栢府归荣”,便称为栢府归荣坊。栢府归荣坊为李氏族人为纪念明成化进士,广东按察使司佥事李元镇荣归故里所建。


 古城牌坊  名坊多沉史


  在莆田市区文献路一带的“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无疑是最能找到牌坊身影的区域。记者一通找寻下来,只有一座古坊——光裕坊,其余均已不存,当然,还有一些“新坊”。



  光裕坊:位于荔城区金桥巷,是莆田现存最古老也是唯一一座木牌坊。光裕坊是明朝皇帝为曾任南雄同知的陈盛和广西提学副使陈伯献父子而专门建立的一座木坊。光裕坊创建于明弘治年间。单间,方柱,面阔4米,进深3.8米,高5.4米,歇山顶,正脊两端为鳌鱼形吻。该坊旧有横匾,中书“光裕”二字,现已散失。1984年被列为城厢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木质结构的光裕坊,除了木柱基础部分是石制圆础外,大部分都为木制,已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原貌依存。



  据悉,在光裕坊一旁的“大路”,是古兴化城中心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街,历史上居住有关、陈、郑、林、游、蔡等大户人家,除了现存的光裕坊外,这里还曾经有多座牌坊。从北端的“大路”口,早在明成化十八年(1482),建有“郑氏传桂坊”,专为郑观、郑孟良、郑廉及郑庠四举人而立,为勉励里人发奋攻书,功名成就。大路还有“邦彦坊”,这座牌坊份量非同一般,意义重大,为表彰文献名邦科举辈出而立。几年间莆人一举高中举人33名,后来晋级进士。嗣后,荔城人又高中举人,如陈伯献、郑钊等,兴化府又建牌坊“多隽坊”。两坊遥遥相对,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线。



  现在可以看到的“新坊”有:县巷、大路、庙前。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