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旅游
一同寻找心中的那首银杏诗
【发布日期:2020-11-27】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晚报记者 岳剑锋】
  有人说过:“诗与远方,根本在诗;心中有诗,就有远方。心中没有诗的时候,在苟且。心中想起诗的时候,在远方。”
  文化和旅游,何尝不是这样的。我想,这不过是在叫法上更通俗易懂、更为大众所接受。
  莆田虽不大,银杏却真的少,想要随口吟诵出一两句关于银杏的诗,不是一般大众所能及。那么作为大众化的文化人,他是、你是、我也是。大家带着无诗的念想,出走那“远方”,未尝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心中诗,哪怕这诗仍无法作出吟诵。
  此次行走寻访莆田银杏归来,银杏的黄、银杏的舞,在我记忆中留下更深更真实的映像,我也愿意拿出更多的记忆空间来存储一些关于银杏的诗,充实自己,不苟且。
  “借骑银杏叶,横赐锦垂萄。冰井分珍果,金瓶贮御醪。”唐朝元稹《奉和浙西大夫李德裕述梦四十韵,大夫本题言》节录中,对银杏“扫帚骑行”的描述,可见银杏的珍贵和登大雅之堂的身份。同证这一身份的还有欧阳修的《和圣俞李候家鸭脚子》,诗曰:“鸭脚生江南,名实未相浮。绛囊因入贡,银杏贵中州,致远有余力,好奇自贤候。”
  “鸡头竹上开危径,鸭脚花中擿废泉。”唐朝皮日休《题支山南峰僧》中,鸭脚花指的就是银杏花,鸡头竹是竹荪。食用山珍,苦也值!
  “等闲日月任西东,不管霜风著鬓蓬。满地翻黄银杏叶,忽惊天地告成功。”宋朝葛绍体《晨兴书所见》一诗很强烈地抒发了作者经历长期的废寝忘食的研究和艰苦磨砺之后,终于换来了成功的喜悦之情。由此诗,联想起银杏“作为地球数亿年前的古老树种,绝大多数灭绝于50万年前的冰川寒冷。目前只有中国南方山区里,银杏仍傲然存活,且保存一属一种,故银杏有活化石之称”的高贵出身以及“寿命长,结果慢,从种植到结果,需要三四十年,但结果后,年年有果,惠及子孙”的大爱境界,我们能不爱银杏吗?
  事实上,元代浙江海宁吴瑞的《日用本草》:“土人呼为白果,又名鸭脚。”明代苏州周文华的《汝南圃史》称银杏又有“公孙树”之名,谓:因“公种而孙始得。”
  再论及银杏的长寿坚韧,据考目前国内最古老的一株银杏在贵州省福泉县黄丝乡李家湾村,树龄约5000-6000年。如果将树龄800-1000年左右的银杏称为“宋杏”,满长村这株800年树龄的银杏也该姓“宋”,与莆田在宋代人杰地灵的巅峰年代相印证,那么,我们还真得善待自己家乡的这株“活化石”,我也会好好珍藏那块十几年前隐没在树丛中无人识的“古树铭牌”,以表古银杏之念。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