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生活健康
先民的“生态前见”是宝贵财富
【发布日期:2020-05-20】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吾国使用这个近代义的“生态”一词不过百年,“生态学”研究更在晚近几十年间得以开展,但中华先贤很早就有关于人与环境密不可分的认知,并有保护生态的践行,这些先民的“生态前见”,是传统文化蕴涵的宝贵财富,可供今人借鉴。
  一、“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全方位审视生态环境的哲思。
  二、有珍惜自然资源的谠论,如墨家谴责贵族“繁饰礼乐”,奢侈耗物,主张“节用”“节葬”;道家“去甚,去奢,去泰”,反对暴殄天物。《资治通鉴》指出,资源有大数,物品制造有大限,故当“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三、在社会管理层面,各朝设置虞、衡等环境保护机构,周代有山虞、泽虞,川衡、林衡等职官,负责制定保护山林、河泽的法规,并巡视林麓,严禁滥砍滥伐。《淮南子》有休猎、休渔的详细记述。
  四、维护动植物可持续发展。《礼记》载“不殀夭,不杀胎,不覆巢”(不抓小鸟,不杀孕兽,不倾覆鸟巢)。《国语》载,贤臣里革反对鲁宣公在春夏鸟兽孵卵怀孕时捕杀。《孟子》有“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名论。要求人类放弃中心意识是过高标准,而收敛侵占自然物欲望的“弱人类中心主义”是可行之路,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学习。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旨。
  地球上产生过千万计物种,唯有人类,特别是创制核武器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人类,已经具备毁灭地球上生灵(包括人自身)的能力。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毒,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行为。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而我们的生路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
  据《北京日报》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