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情感
莆田人的电影往事
【发布日期:2019-12-18】 【来源:本站】 【阅读:次】【作者:】
  我出生在古镇老街上,我家离“工人电影院”不到百米,从我懂事起,就知道电影院是很神圣的地方,里面装着无尽的欢乐。看电影就是人们最高兴的事。
  那些年,古镇只有一个电影院,每天电影院门前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简直到了一票难求的地步。人们早早在售票处前排起长长队伍。我记得那时电影院几乎早上8点以后开场。晚上12点前散场,一天大概放映电影4-5场。团体票要提前一周甚至半个月、个人票提前三天排队购买。那时拍摄的黑白电影《董存瑞》《冰山上的来客》《渡江侦察记》《林则徐》《鸡毛信》等优秀影片,后来都成了经典电影。这些电影既给观众提供了优美的艺术享受,又赋予了人们强烈的时代精神。
  小孩子没有不爱看电影的。小时候,老街上的孩童们经常在电影院门前嬉戏玩闹,每逢电影院放映那些百看不厌又适合童趣的战斗片,对当年那些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有着巨大的诱惑。于是想看电影又囊中羞涩的孩子们便导演了一出出和电影管理人员“猫抓老鼠”的游戏来。小伙伴们想尽了种种“歪”招,爬墙头、钻地沟、混人群、造假票……等办法混进电影院看电影。
  没电影看的日子,我们竖起耳朵,四处打听那里放电影的消息,突然听说有个地方放映露天电影,立即拿着小板凳大老远跋涉而去,跟大家挤在大银幕下仰着脖子看。那些年,附近十里八乡的哪个村放电影,小伙伴都会赶着去看,来回十几公里,乐此不疲。当时,看上一场电影就如过年穿新衣服那般高兴。人多时,小孩干脆就骑在大人的脖子上看。换片子时,一些调皮的小孩会钻到电影放映机旁,在镜头前做各种各样的手势,映到银幕上。
  有一次,听说郊区部队放电影,小伙伴们呼朋唤友,结伴而行,徒步十几里路去部队营区的大操场看露天电影看电影,那时候看电影的人是人山人海,挤都挤不进去,只能远远看着银幕上的人在动……那时的电影不但让我了解了外界,还给了我很多鼓舞。
  我还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看电影,全班同学都兴奋不已。每一次领到座位票,我都希望票面上最好印有观众厅内的中间座位。我们一般先在电影院前大门外广场等待,等前一场的观众侧门出去后,就互相推挤从观众厅两个验票口进入。
  夏天的电影院外面天气炎热,卖冰棒的小贩背着装有冰棒的木箱子不停叫喊过来,不时有人围过去,小贩就从箱里的棉絮底下拿出一根根冒着冷气的绿豆或红豆冰棒,还有贵上几分钱的雪糕。影院里面,有时候因为跑片,片子还没到,银幕上一片空白,调皮的男同学就开始从座位上站起来,把可以翻动的椅面翻上翻下,弄得啪啪响。
  后来“文革”开始了,什么电影都没有了。常年放映大型彩色文献纪录片等。1967年后,电影院除了放映“老三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还有就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系列现代样板戏。电影正式开映前,往往还加上新闻简报。后来,电影院放映一些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电影。当时,莆田街上流行这么一段顺口溜:“越南电影是飞机大炮,朝鲜电影是哭哭笑笑,中国电影是新闻简报,阿尔巴尼亚电影是莫名其妙。”此时,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因其情节凄婉动人,旋律优美,在莆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成为“文革”时期的莆田大片。不久后,《闪闪的红星》上映,它是国内红色电影中难得较为抒情及温馨的电影,因此,广受莆田人的喜爱。
  露天电影承载了人们许多青春的记忆,每次轮到村里放电影,下地的人们就早早收工,天还大亮着,打谷场就排满占位置的椅凳、砖头石块。太阳西下,打谷场就坐满了人。附近村庄的人都会赶过来,满场黑压压的人,来晚了,就坐在银幕后面反着看,有时遇上刮风下雨,银幕被风刮起,电影中的人都变形了,也不影响大家的热情”。 有时,天气炎热汗流浃背,又遭蚊子围攻,也看得依然津津有味。不少中年人回忆起来:露天电影放映场上,人山人海,挤满了十里八乡扶老携幼赶来看电影的人群。当时观看露天电影时的沸腾气息,许多人还记忆犹新。
  改革开放后,《洪湖赤卫队》在莆田复映,莆田观众几乎倾城也动,这是“文革”以来莆田电影院难得一见的景观。其后,《甜蜜的事业》中第一次出现了慢镜头,许多观众为之新奇;《庐山恋》里首次出现亲吻戏,观众更是惊叹。当时有名顺口溜:男的拉着女的跑,见着大河就洗澡,见着高山就卧倒……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渡江侦察记》等一大批优秀影片既为广大干群释放了文化禁锢的压抑,又提供了追求艺术完美的精神享受。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复苏,人们的审美和怀旧心理更使得城乡众多影院场场爆满。一大批老电影解禁,电影院重新涌现观众潮。此外,新拍的电影也层出不穷,《小花》《城南旧事》《人到中年》《喜盈门》《老井》《人生》《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等,给那个时期的电影定下了积极的主题,人们带着对新事物的渴望纷纷涌向电影院。
  那个时候,电影院售票窗前常常排起了长队,谁有几张票,那可是朋友们钦羡的目标,都想套近乎。每部老片重映,都会吸引大量的观众,那些“文革”前曾经看过的人津津乐道影片的精彩,比现在的广告还顶用,让没看过的人心里直痒痒,一些人找熟人“走后门”弄电影票。在曾经的纯情年代里,电影院是情侣们第一次牵手的地方。而送电影票又成为那个年代谈恋爱最有效的方法,当时看电影成就了多少姻缘。
  此后,莆田电影院上映的影片,越来越丰富多彩。记得当时,国内首部武打电影《少林寺》轰动莆田。每天放映11场,一天就有万人以上人次观看,连映五天,满足了几万多观众的艺术享受。那人山人海的观众通宵达旦地进出,倒是让县城大大小小的饮食店、小吃摊、冷饮摊、看自行车摊也红火了一把。连卖高价票的“黄牛”在争先观影的大好形势下也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当时电影院成了最热门的职业选项。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也身价倍增,不少人千方百计想通过关系调到电影院来工作,谁家有人在电影院工作尤其是当上售票员,一定会被人讨好。在那年头,莆田老城区几个电影院通常只有一部电影拷贝,为了让城区各家电影院能同天放映同一部影片,各影院就将放映时间错开,由跑片员骑着自行车来回运送单卷电影拷贝。那年头,跑片员骑车在街上是多么拉风,路人看了都挺羡慕的。
  进入九十年代后,与全国电影院同步,各种国内外大片在莆田市各电影(剧)院上映,丰富多彩的影片不仅丰富了莆田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开创莆田电影业的辉煌。1998年在城区电影院放映《泰坦尼克号》,影院内座无虚席的场面,再一次展现了电影魅力。
  也在这个时期,电视开始普及,歌厅、录像厅、镭射厅逐渐兴起,大批观众也开始被分流。不少年轻人成了镭射电影厅的常客,常常因为看周润发、周星驰的电影而废寝忘食。此外,他们对李连杰、洪金宝、吴镇宇、张敏等主演的武侠片能如数家珍,《笑傲江湖》《新龙门客栈》《新白发魔女传》《东邪西毒》等影片曾是年轻人的最爱看电影。
  九十年代后期,老电影院受多元文化消费的冲击,一度经营惨淡,渐渐停业关门。无人问津的老电影院建筑呈现出一派破败的景象,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随着电影产业改革持续推进和深入,莆田市城市影院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很多新开业的的购物中心,都建有一个电影城。而且电影城里有多个放映厅,想看啥就看啥,沙发座椅比家中沙发舒服多了,音响叫做环绕立体声……新建的高品质电影城又凤凰涅盘一般,绚丽多彩地回到了我们身边。只是不知不觉间好电影多了、好影院多了。另一种情况出现了,如果有大片放映,你最好提前买票,否则很可能失望而归。我记得有一次去看《阿凡达》,入场时竟然人挤人、肩挨肩,火得令人缺乏心理准备。
  现如今,农村露天电影放映由政府买单,每村每月看一部电影,银幕又在农村广阔天地上高高挂起。而且,农村电影放映引进DNS数定电影流动放映设备。大银幕、立体声、高品质的数字电影,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和城市一样同步看到国内电影大片。
  时过境迁,人们不再把电影作为自己情感寄托的唯一选择,多元化、多样化的生活方式证实着整个社会在进步。如今我静静地坐在超豪华的影城放映厅感受高品质影像时,我会感叹:50多年来,电影院里的那些事……(李福生)
【关闭窗口】【打印本页】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联系我们
主管:中共莆田市委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筱塘南街85号 邮编:351100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联系电话:0594-2523059 传真:0594-2514907 投稿信箱:ptwb669@163.com 法律顾问:福建典冠律师事务所余元庭律师
全省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举报电话0591—87558447
闽ICP备14011754号(浏览网站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调为1024*768)
您是第: 位访客